齐民友因病医治无效于 2021 年 8 月 8 日在武汉逝世, 享年 92 岁.

世间再无: 齐民友! 齐民友先生是极其少有的大家, 译作更在原作之上锦上添花, 实属罕见! 感念先生高义, 俯身翻译佳作, 照顾吾等一般读者~ 感激涕零, 深思缅怀! 愿先生之精神, 后继有人!

我愿向专业的读者致歉, 因为我发明了一个词: "伸扭" 作为 "导数" 的同义语,
我从 "伸缩" 和 "扭转" 两字中各取部分凑在一起创造了 "伸扭" 这个新词.
我只能说, 我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得已才造了这样一个词的.
如果不用这样的词来讲授本书的思想, 那你很快就会明白我这样做的用意!
本书无疑还有许多未曾发现的毛病, 但是有一桩"罪行"是我有意去犯的,
对此我也不后悔: 有许多论证是不严格的, 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
如果你把数学仅仅看成人类的心智所创造的, 是岌岌可危的高耸的建筑物,
这就是一桩严重的罪行.
追求严格性就好比绞尽脑汁来维持这幢建筑物的稳定,
以防整个建筑物在你身旁轰然倒塌.
然而, 如果你和我一样,
相信我们的数学理论只不过是试图获取一个柏拉图式世界的某些侧面,
这个世界并非我们创造的, 我就会争论说,
开始时缺少严格性只不过是付出了小小的代价,
使得读者能比采用其他方式更直接更愉快地看透这个世界.

莱布尼茨, 招你惹你啦?

为什么牛顿特别倾向几何学? 至少部分由于在牛顿的时代几何学最为成熟,
而且是人们 (不只是牛顿) 解决科学问题的最有力工具,
牛顿以及他同时代的大科学家 (还应加上伽利略) 都是欧氏几何的高手.
他的 <原理> 一书可以说是充满了求解"几何难题"的例子,
以致微积分的基本思想 -- 略去高阶无穷小, 也时常隐藏在几何难题后面,
所以读起来很难得其三昧.

说个笑话: 如果你不能放开慧眼, 从几何与物理角度审视问题,
就难以看穿大千世界; 但是, 如果你这样做了, 立定足跟, 循此渐进,
自然能进入牛顿的不二法门 -- 一种几何化的物理科学.
本书作者这样的做法, 值得我们效仿. 这当然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牛顿以后,
如欧拉, 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 就以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问题.
欧拉说过, 完全几何的方法, 时常难以解决力学问题, 或者只能部分地解决;
而拉普拉斯的名著 <天体力学> 则把天体运动的研究完全归结为研究微分方程.
再考虑到微积分的基础经过两百多年的锤炼, 借助 ε-δ 语言得到了较完美的解决,
进程 A 就占据了统治地位. 当然, 从几何和物理侧面考察问题的方法, 也就退居后台了.

19 世纪的数学发展, 风向似乎又有了改变. 这里起了决定作用的有高斯, 特别是黎曼
(他是本书特别推崇的大师) "回到牛顿"可能是 20 世纪才有的口号,
但是潮流的改变在当时已经十分明显.
黎曼在这篇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几何对象 -- 黎曼曲面.
现在的教本里通常要么根本不提黎曼曲面,
要么就把它说成是一个奇怪的崂山道士可以钻过来钻过去的虚构的"曲面",
一切都是为了"方便"的权宜之计. 这就离黎曼的思想相距太远了,
黎曼曲面是具有深刻几何 (准确些说, 是拓扑) 内涵的数学对象,
而一个解析函数的本性, 可以说是由它的黎曼曲面决定的, 后来,
由于克莱因和庞加莱等人的功绩, 直到外尔 1913 年发表 <黎曼曲面概念> 这部名著,
才明确了黎曼曲面是一个微分流形.

由于微分流形的概念, 再加上黎曼提出的许多新的拓扑概念或思想,
因此说黎曼是拓扑学的奠基人之一绝不过分, 黎曼的这些贡献对 20 世纪
(以及 21 世纪) 的数学发展影响如何深远, 绝非这里能够讨论的.
我们只能就本书的写法, 介绍一点情况, 以供本书的读者参考而已.

崂山道士, 意译的不错!

本书最后三章的风格, 恐怕在其他数学教材 (不止是复分析教材) 是未曾见到过的,
作者把复解析函数的概念与理想流体的流场, 静电场以及温度场完全地融为一体,
可能读者会问, 怎么能够要求一个数学的学生或老师知道那么多物理学呢?

作者说, 尽管你对于电场可能很生疏, 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热和温度还是熟悉的.
其实就静电场的理论而言, 本书并未超出高中物理学多少. 问题的症结可能是,
学数学的时候总以为物理学是另一个天地, 是我们管不了的;
学物理的时候又很少想到, 这也是数学的用武之地. 总之,
没有按照克莱因的进程 B 所要求的那样, 在数学和物理学的融合上花力气.
请看本书, 讲的是一个解析函数, 也就如同在讲一个流场:
它可能是源或者汇生成的, 也可能是一个偶极子或多极子生成的:
洛朗级数讲的无非就是把这些东西叠加起来,
正幂部分表示在无穷远处有源或者汇或者其他什么,
负幂部分表示有限远处有这些东西; 在某一个流场内放进例如一个单位圆盘,
或者另一个障碍物 R, 流场的变化就是由 R 的外域到单位圆盘的外域的共形映射.
这样的变化当然是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这个共形映射也是存在的,
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个数学证明, 但是应该理解, 这个证明是对一个物理事实的数学说明,
而这个物理事实也就是对一个数学结论的物理说明.

几何和复算术

尽管复数本身仍然是神秘的, 然而庞贝利关于三次方程的工作证实了,
完全实际的问题也需要用复算术来求解.
复数理论以后的发展也和它的诞生一样,
是与数学其他领域 (还有物理学) 的进展密不可分的.

用质点运动来论证

用幂级数来论证


代数基本定理

若一多项式具有实系数, 则其复根必为成对复共轭的,
而它可以分解为实的线性因式和实二次因式.

变换与欧氏几何

\[z = x + iy \Longleftrightarrow \mathbf{z} = \binom{x}{y}\]

右手系


\[\mathbf{a} \times \mathbf{b} = |a| |b| \sin \theta = - (\mathbf{b} \times \mathbf{a})\] \[\overline{a} b = \mathbf{a} · \mathbf{b} + i (\mathbf{a} \times \mathbf{b})\] \[\begin{align} \overline{a} b & = (|a| e^{-i \alpha}) (|b| e^{i \beta}) \\ & = |a| |b| e^{i(\beta - \alpha)} \\ & = |a| |b| e^{i \theta} \\ & = |a| |b| (\cos \theta + i \sin \theta) \end{align}\]

几何学就是研究运动的集合的不变量.





嗯, 终于呼应上了~

在化学里关注的是原子的相互作用, 但是,
想要更深入地洞察它们就必须研究构成原子的电子, 质子和中子.
与此类似, 虽然我们关注的是保向运动,
但是保向运动是由反射运动构成的.
研究构成它们的反射运动, 就能有更深的洞察.

空间复数

我们肯定是习惯于乘法具有可交换性的 (不是哟~)

作为变换看的复函数

首先注意, 要画出实函数 f 的图像虽然需要二维空间, 但图像本身
[即点 (x, f(x)) 的集合] 只是一个一维曲线, 其意即是,
只需要一个实数 (即 x) 来确定其上每一点. 与此相类似,
虽然需要四维空间来画出坐标为 (x, y, u, v) = (z, f(z)) 的点的集合,
但图像本身是二维的, 即只需两个实数 (即 x 和 y) 来确定其上每一点.
这样, 本质上, 一个复函数的图像仅仅是一个二维曲面 (即所谓黎曼曲面),
而似乎也能在通常的三维空间中使它可视化.
本书不探讨这个方法, 然而本书最后 3 章特别有助于理解黎曼原来的深刻见识.

多项式


幂级数

Page 59

本章内容其实很适合对比阅读 陶哲轩实分析, 则所谓的严格性的牺牲将一目了然.

实函数的泰勒级数和傅里叶级数只不过是观察复幂级数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Page 67

指数函数

详细描述在后续章节

至此, 本章稍显乏味~

多值函数

配图: Page 78

对数函数

在圆周上求平均值

默比乌斯变换和反演

反演

反演应用的三个例子

黎曼球面

默比乌斯变换: 基本结果

默比乌斯变换作为矩阵

可视化与分类

分解为 2 个或 4 个反射

单位圆盘的自同构

微分学: 伸扭的概念

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

平面映射的局部描述

复导数作为伸扭

一些简单的例子

共形 = 解析

临界点

柯西 - 黎曼方程

微分学的进一步的几何研究

柯西 - 黎曼的真面目

关于刚性的一个启示

log(z) 的可视微分法

微分学的各法则

多项式, 幂级数和有理函数

幂函数的可视微分法

exp(z) 的可视微分法

E’ = E 的几何解法

高阶导数的一个应用: 曲率

天体力学

非欧几何学

球面几何

双曲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