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友的译后记写得很好~ 从克莱因的数学教育理念开始, 引出数学各个学科的发展带来的从整体看待数学的困难; 进而总结本书通过三个主题来从数学的整体看待复分析: A. 几何学和非欧几何 B. 拓扑学与复分析 C. 黎曼的思想

本人读书不多, 未见同水平的译者注!

本书作者这样的做法, 值得我们效仿. 这当然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牛顿以后,
如欧拉, 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 就以分析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问题.
欧拉说过, 完全几何的方法, 时常难以解决力学问题, 或者只能部分地解决;
而拉普拉斯的名著 <天体力学> 则把天体运动的研究完全归结为研究微分方程.
再考虑到微积分的基础经过两百多年的锤炼, 借助 ε-δ 语言得到了较完美的解决,
进程 A 就占据了统治地位.
当然, 从几何和物理侧面考察问题的方法, 也就退居后台了.

19 世纪的数学发展, 风向似乎又有了改变.
这里起了决定作用的有高斯, 特别是黎曼 (他是本书特别推崇的大师).
"回到牛顿"可能是 20 世纪才有的口号, 但是潮流的改变在当时已经十分明显.
非欧几何也是几何, 按照克莱因的观点应该有相应的运动群.
而庞加莱发现这些运动全是默比乌斯变换.
于是非欧几何与复分析的深刻内在联系浮出了水面.
在讲复分析的同时也讲非欧几何就是题中之义了.
复变量的解析函数, 作为从一个二维空间
(z 平面) 到另一个二维空间 (w 平面) 的映射,
只不过是很大一类映射的特例. 因此在本书的这一部分里,
作者总是把解析映射和更一般的非解析映射对照起来,
力图把解析映射的拓扑特性说明白.
黎曼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是把函数概念从某种固定的代数形式
(例如幂级数) 下解放出来, 而放在几何与物理学的基础上. 为此,
他使用了 (宁可说是创造了) 许多今天看来极其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黎曼是把复变量的解析函数作为静电场来处理的,
而由把静电场看成一种理想流体的流场. 所以, 在物理上成立的,
黎曼就认为在数学上也成立.
他至少是把这样的方法看成探索数学真理的手段.
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而本书, 特别是在最后三章里充分发挥了这一点.

黎曼是把复变量的解析函数作为静电场来处理的~

黎曼在这篇博士论文中提出了现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几何对象: 黎曼曲面.
黎曼曲面是具有深刻几何 (准确些说, 是拓扑) 内涵的数学对象,
而一个解析函数的本性, 可以说是由它的黎曼曲面决定的. 后来,
由于克莱因和庞加莱等人的功绩, 直到外尔 1913 年发表
<黎曼曲面概念> 这部名著, 才明确了黎曼曲面是一个微分流形.

由于微分流形的概念, 再加上黎曼提出的许多新的拓扑概念或思想,
因此说黎曼是拓扑学的奠基人之一绝不过分, 黎曼的这些贡献对 20 世纪
(以及 21 世纪) 的数学发展影响如何深远, 绝非这里能够讨论的.
我们只能就本书的写法, 介绍一点情况, 以供本书的读者参考而已.

外尔

魏尔斯特拉斯认为研究解析函数必须依托其具体的表示: 幂级数.
从一个幂级数开始, 做一切可能的解析延拓所得的总体.
他认为如黎曼曲面那样的东西是"超验的",
即人类经验无法接受与理解的, 也是靠不住的.
魏尔斯特拉斯指出, 黎曼的狄利克雷原理是错误的.
本书最后三章的风格, 恐怕在其他数学教材 (不止是复分析教材) 是未曾见到过的,
作者把复解析函数的概念与理想流体的流场, 静电场以及温度场完全地融为一体,
可能读者会问, 怎么能够要求一个数学的学生或老师知道那么多物理学呢?

作者说, 尽管你对于电场可能很生疏, 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热和温度还是熟悉的.
其实就静电场的理论而言, 本书并未超出高中物理学多少. 问题的症结可能是,
学数学的时候总以为物理学是另一个天地, 是我们管不了的;
学物理的时候又很少想到, 这也是数学的用武之地. 总之,
没有按照克莱因的进程 B 所要求的那样, 在数学和物理学的融合上花力气.
请看本书, 讲的是一个解析函数, 也就如同在讲一个流场:
它可能是源或者汇生成的, 也可能是一个偶极子或多极子生成的:
洛朗级数讲的无非就是把这些东西叠加起来,
正幂部分表示在无穷远处有源或者汇或者其他什么,
负幂部分表示有限远处有这些东西;
在某一个流场内放进例如一个单位圆盘, 或者另一个障碍物 R,
流场的变化就是由 R 的外域到单位圆盘的外域的共形映射.
这样的变化当然是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这个共形映射也是存在的,
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个数学证明. 但是应该理解,
这个证明是对一个物理事实的数学说明,
而这个物理事实也就是对一个数学结论的物理说明.

数学证明是对一个物理事实的解释, 物理事实是对一个数学结论的证明.

复积分: 柯西定理

只要被积的映射在这两条回路之间的区域中处处都是解析的,
这两个由 a 到 b 的积分就是一致的, 即其值相同.

分析始于柯西

首先, 在本章, 我们将找出一种方法把积分"画"成单个复数.
然后在向量场与复积分一章, 我们将从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看出,
一个积分的实部和虚部分别有生动的几何 (和物理) 意义.

如果想要事前就猜想出有关的几何实体,
然后再去发明复积分作为找出这些几何实体的合适的工具,
那就需要在想象力方面有一次惊人的巨大飞跃 --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稍想一下就会发现, 在微分方面情况也是类似的,
那里从斜率概念开始, 然后经过一个开始时的盲目外推过程,
最终得到了一个很不相同的 (但是直观性并不稍次的) 伸扭的思想.

Page 342 ~ 343, 配图

积分对路径的无关性等价于闭环路上的积分为 0.
整个复分析的核心就是这个现象与解析性的联系.
柯西定理就是认识到环路上的积分为零正是映射的一个局部性质的非局部表现,
这个局部性质就是此映射在环路内的每一点处都是一个伸扭.

复反演

如果一个闭环路不包围原点, 则复反演映射在其内处处解析,
这时积分按照柯西定理规规矩矩地变成零.
如果包围原点在内, 则柯西定理不再要求积分变成零:
因为被包围的区域中有一个点 (原点) 使得复反演映射在那里不是解析的.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对于以原点为中心的圆周, 答案不是零而是 2πi.
此外, 一般的研究还揭示出, 如果我们用了椭圆形环路, 甚至正方形环路, 答案也完全一样.
如果回路在形变中只扫过解析点, 则积分值不会改变.
我们称这个结果为形变定理.

基本定理

我们现在就可以求助于柯西定理,
把所要求的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与函数的解析性联系起来了.
在没有更漂亮的方法来计算回路积分的时候,
(在原则上) 仍可将它表示为普通的实积分.

一般的柯西定理

定义所谓 "内" 就是使环绕数不为零的所有点的集合,
而 "外" 就是使环绕数为零的所有点的集合.
有了这些定义以后, 柯西定理的完全一般的形式就简单得令人吃惊了.
若一解析映射在一环路之 "内" 没有奇点, 则它绕此环路的积分为零.
若一闭回路可以缩为一点而不遇到奇点, 则解析函数沿此回路的积分为 0.

霍普夫映射度定理现在告诉我们:
上面所说的收缩过程当且仅当回路不包围任意奇点时才是可能的.

柯西公式及其应用


留数计算

从历史上看, 柯西在计算原来无法处理的积分上取得的成功,
是其发现的力量的第一个切实的信号.
许多现代教材仍然详细讨论怎样把留数定理用于实积分, 继续来庆祝这个成就.
然而毫无疑问, 这项应用已经远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
今天, 一个物理学家, 工程师或者数学家, 如果遇到难办的积分,
不太可能从计算留数开始, 而更可能去求助于计算机.

环形域中的洛朗级数

洛朗级数是泰勒级数的自然推广, 即: 将展开式的中心由非奇异点变为极点.
读者可能感觉这就是微积分中定未定式的洛比达法则.
其实不全一样. 在微积分中, 定未定式以后,
一般只能得到适当可微的函数, 现在得到的是解析函数.

向量场: 物理学与拓扑学

即将进入全书的正题!

相图很容易为人们可视化地接受, 所以是表示向量场的常用方法.
由定义, 向量场处处切于流线, 所以从相图上很容易找到其方向.
另一方面, 看起来似乎相图一定不能包含有关向量长度的信息.
一般说来, 这是对的, 但是对于物理学中出现的许多向量场,
有一个特殊的画相图的方法, 使得流的强度表现在流线拥挤的程度上:
流线越靠近, 流的强度就越大.
强度相同的源与汇的组合, 称为一个偶极子.
在一般关于向量场的奇点的文献中, 奇点并不指向量失去了光滑性的地方,
例如某个分量成为无穷的点. 奇点专指向量的方向无法定义之点,
本书做此改变可能是为了把解析函数的极点也纳入讨论.
因为所谓极点无非是使向量各个分量之值落到了黎曼球面北极上,
这时方向也无法定义. 这个变化, 虽然对本书的讨论有利, 却不常见.

-- 译者注
简单环路的指数就是它所包围的奇点的指数之和.

闭曲面上的流

在球面情况下, 庞加莱-霍普夫定理指出, 如果把球面上任意向量场的指数加起来,
结果一定得到 2. 其实, 它讲的是, 对于任意拓扑上为一球面的曲面都会得到这个答案.

向量场与复积分

终于进入全书的正题!

流量与功

虽然我们只讨论二维流, 至少也应该提一下三维流量的概念.
如果流体在通常的空间中流动, 谈论穿越一条曲线的流量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确实可以讨论流体穿越一个曲面的总量对于时间的变化率.
一向量场在一单连通区域中无源且无旋,
当且仅当它具有零散度和零旋度.
若回路只扫过散度为零的点, 则流量不变.
若回路只扫过旋度为零的点, 则功不变.

从向量场看复积分

复位势

相图用起来这样方便, 以致时常让人忘记, 一般说来它们不能表示向量的长度.
我们会看见, 如果一个向量场或者无源或者无旋, 或者二者兼备,
则有一种画相图的特殊方法, 使得长度也能表示出来.
当且仅当流函数为调和函数时, 无源场才是无旋的.
等势线是力线的正交轨迹.
保守力场为无源的, 当且仅当其势函数为调和的.
通过对无源性和无旋性的意义分别考虑, 我们就能理解非解析函数的波利亚向量场:
它们可能有流函数或者势函数, 但不能二者兼有.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限于研究解析函数的波利亚向量场,
则可以更快地得到复位势如下 (但是稍欠启发性).

流与调和函数

调和对偶

我不知道流的共轭和我们通常说的复数的共轭, 在数学上有什么联系.
进一步说, 我们使用了波利亚向量场 (其中倒是有真正的复数的共轭),
更使得共轭一词的这两种用法直接冲突,
因为共轭流并不是把原来的流中的复数取其共轭复数而得到的.
幸而, 在数学的其他分支 (例如在拓扑学) 中,
通常使用另外一个名词来描述这个情况, 这就是使用对偶一词.
调和函数在圆周上的平均值必等于它在圆心上的值.
若一个函数在某连通区域中调和, 除非它恒等于一常数,
否则它必定只能在此区域的边界上达到最大值.
对于调和函数的非零最小值, 也有同样的结果.

共形不变性

一个强有力的计算工具

回顾复曲率

绕障碍物的流

黎曼映射定理的物理学

狄里希莱问题